
主编推荐语
从修身工夫的向度体会阳明学的义理内涵,领略致良知教的本地风光,管窥阳明学精神的本来面目,重返“为己之学”这一传统儒学的生命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由命题相关的论文结构而成,框架逻辑整严,呈现了作者近些年对阳明学工夫论研究的新思考。全书14章: 第1章“导论”,勾勒了阳明学登场的几个历史“时刻”,揭示了阳明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勾连和绾结。 第2章则从“语录体”这一新文体出现的角度阐述“新儒学”(“理学”)的时代特征与精神气质。 第3—14章则是全书的主体部分,集中阐发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对阳明思想中最关键性并争讼不已的议题如“龙场悟道”“知行合一”“心外无事”“花中岩树”“良知论”“致良知”,及阳明与儒家修身传统,及阳明对三教之判的看法,都有独创而深入的看法。比如从生存论与比较宗教的视野对阳明龙场悟道这一关键事件予以重新诠释;认为知行合一既是根源意义上的合一,也是完成意义上的合一,更是即知即行这一跟行动一体而在的“照察意义”上的合一;揭示了阳明良知论之中“气”的面向,有别于将阳明良知论进行过度的主体性哲学、意识哲学解读的普遍倾向;从“道一而已”“吾之用”“现世取向”“中国意识”与“终极认同”五个向度系统而深入地阐释了阳明致良知教与二氏(佛教、道教)之间的交涉,等等。另外,对阳明学与宋明理学之间的异同处、陆王心学的“师心自用”问题,作者也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澄清。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