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语
本书基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场景,考察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问题。
内容简介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探讨,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公司更可能披露好消息而隐瞒坏消息。这说明为规避股价崩盘对控制权的威胁,大股东表现为壕沟效应,其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而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约束大股东/公司的利己行为。 其次,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和信息披露违规数据,从监管层视角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差、信息披露违规概率更高,这一现象在公司隐瞒坏消息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这说明为了规避控制权威胁,大股东的机会主义信息披露策略导致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差、信息披露违规概率更高。 再次,从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投资者视角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更低,这一现象在公司披露坏消息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这说明大股东隐瞒坏消息而披露好消息并不能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最后,基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数据,从信息中介——分析师视角考察了作为质权人的券商及其附属分析师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盈余预测行为。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关联分析师,关联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更大、精度更低。而且,关联分析师给出的评级更高,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短期内未能识别这一问题,说明资本市场对分析师独立性的识别需要更长时间。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